耐高溫耐磨澆注料使用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技術改造措施
原因之一:筑爐施工工藝不合理,是導致鍋爐澆注料脫落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①澆注料在攪拌時“灰水比”控制不當。
在施工過程中,澆注料配制時灰水比例要嚴格控制。如果加水量過多,澆注料成型后材料內部氣孔率高,材料強度大大降低,特別是低溫環境時,自然凝固時間加長。加水量太少,材料流動性不好,振動不密實,容易留下氣孔、洞穴等,澆注料強度也將大大降低。
②攪拌時間和澆注料振搗時間控制不當。
澆注料在澆注時應采用振搗機分層進行振搗。攪拌時間太短,材料混合不均勻;振動時間過長,材料易產生分層,細粉浮在表面,骨料沉在底部,導致材料強度降低易剝落。澆注料拌和后30min內用完,宜一次澆注到所規定的厚度和高度。澆注料施工應在≥5°以上環境溫度進行,溫度太低材料不易自然凝固,或出現“假凝”現象。澆注料一般應連續進行澆注,在前一層澆注料初凝前,應將下一層澆注料澆注完。如施工間隙超過其初凝時,應按施工縫要求進行處理。
③脫模時間控制不好。
澆注料還沒有硬化不能進行脫模,應在澆注料強度能保證其棱角不因脫模受損時,方可拆除。承重模板:應在澆注料達到強度的70%時方可拆模。為便于脫模,澆注前所有模具澆注面均應涂一層機油。
④澆注料養護時間控制不當。
鍋爐砌筑完工后,要有足夠的自然干燥期,以便使耐火層中大部分水分析出,避免烘爐時大量水分不能及時排出導致耐火層開裂和脫落。
⑤烘爐升溫速度和溫度梯度控制不當。